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新时期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2024-11-04 06:54: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新时期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新时期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及 对策 张建明 摘要:党的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提出:“广泛开展全民 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同志就全 民健身做出过重要论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将成为我国体 育发展的主旋律。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我们应当加快 法制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公开体育 场馆开放信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 机制,提高指导服务质与量;积极开发新项目,增强群众健身乐趣。 Key:广泛全民健身群众体育 :G812 :A :2095-2813(2018)11(a)-0174-03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亲自谋划推 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 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再次体现了党 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高度重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和****同志 1952 年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一脉相承,而且是一贯的、连续 的、坚定不移的,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因此,全民 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历史的必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将 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 1 同志关于全民健身的主要论述 1.1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2017 年10 月18 日,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首先就表现在对健康的追求上, 健康是一切生活的前提和保障。我国目前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 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生活 方式发生了转变,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体育成为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 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必须对接“体育强国”建设 要求,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全民 健身活动,把群众体育搞得更亲民、更深入、更普及,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才能将增强人民体质落到实处,才能将全民健康的美 好愿景落到实处,才有可能基于全民健康的基本现实逐渐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 目标。 1.2 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2017 年2 月25 日在张家口考察期间,****多次谈到一组数据:中国人的平 均寿命从1949 年的35 岁,到如今的76 岁,到2025 年这个数字还要进一步 提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活得更健康,也是小康的内容。”还多 次问到:我们要办一届绿色、节约、廉洁的冬奥会,其重要意义在哪里呢?就 在于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强身健体,让人民群众生活过 得更好。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 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半岛官方网站,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2013 年8 月 31 日,在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全国体育系统先 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的代表时表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 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 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来,以同志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 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正在铺设一条以人民为 中心的“健康之路”。“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基础不容忽视,全民 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的基础作用也无可替代。对 任何人来说,没有健康,持续稳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得不 到保证。 1.3 全民健身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紧密相连的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 领导下,中国正向体育强国梦、民族复兴梦奋力迈进。筑就体育强国梦,离不 开良好的群众基础。曾经,中国国衰、族弱、民贫,国家的积贫积弱导致国人 在体育上的无能,被侮辱是“东亚病夫”。现今,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征程 中,广大民众的参与是我们打胜仗的根本保障。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体育强 国的目的所在。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没有全面小康就没有健康中国,没有健康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4 全民健身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石 “体育强国”是历届党代会报告中的首次提出。习主席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關的定位;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 道德风尚;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高质量筹办2022 年北京冬奥会,全力做 好各项筹办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备战工作。 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 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 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强调,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加快建 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 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 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把群众性体育纳入全运会,组 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就更好起到了举办全运会的作用。 1.5 全民健身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是中华民族新时期的新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 组成部分,体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习主席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 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 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主席看望中国体育代 表团,畅谈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体育强国梦与个人梦想。体育强国梦不是悬 在天空的海市蜃楼,它是每个国民的梦,关乎每个国民的福祉。“民强则国强”, 民强,不只是国民智力和财力的强大,也是身体的强健。每个国民热爱运动、 身强体健,体育强国梦才有实现的坚实根基。 2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面临的困难 2.1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构 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战略目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体系关乎民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重 要而特殊的意义。构建多元化全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大 计,从体育的长远发展看,建成一个完善的、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是全民健身有效运行的最重要标志,也是体育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体育强国的 主要任务。然而,当前我国在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还存在着 缺乏明确目标和规划、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体育社 会组织供给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虽然国家目前提出了构建和完 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但较之于文化、卫生等服务体系来说,推行 力度、覆盖面以及政策、资金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体系建设的标准也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2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区不平衡和城乡不平 衡。体育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开展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建设总体上取得一定 的成果,但场地数量和场地面积在地区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全国体育场地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的体育场地 71.10 万个,占43.29%;场地面积9.38 亿m2,占48.13%;分布在中部地区 的体育场地40.39 万个,占24.59%;场地面积4.18 亿m2,占21.43%;分布 在西部地区的体育场地42.63 万个,占25.96%;场地面积4.28 亿m2,占 21.96%;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体育场地10.12 万个,占6.16%;场地面积1.65 亿m2,占8.48%。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全国体育场地中,分布在城镇的体育场 96.27 万个,占58.61%,场地面积13.37 亿m2,占68.61;分布在乡村的体 育场地67.97 万个,占41.39%,场地面积6.12 亿m2,占31.39%。此外,由 于在经济利益的作用下,免费向大众开放的公益性体育锻炼的場地设施不足的 状况仍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大多数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仍然有限,而社会经 营性体育场所的收费,对大部分无力付费进行体育消费的阶层来说是难以承受 的。 2.3 全民健身参与人数仍然有待提高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重要的是要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的比例。近年来, 全民健身参加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覆盖 的人群更广泛。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17 互联网体育报告》数据,拥有14 亿 人的中国,体育人口占全国总人数34%,而且我国在校学生属于“当然”的参加 体育锻炼人口。美国总人口3.23 亿,体育人口占了70%,我国体育人口的占 比还不到美国人民的一半。所以我国的体育人口数量并不令人乐观。 2.4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还不够完善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向广大群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 身知识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人员,成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 容,指导员成为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科学健身的宝贵人才资源,在推动全民健 身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隶属于体育行政部门,没 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管理,也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所以在社会中的影响很小, 工作不容易开展。而且我国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也没有制定专门的激励机制, 在薪酬待遇方面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使一些满怀热情的体育指导员,在经 过一段时间后,因为工作无法进展,待遇上不去,从而缺乏动力、失去信心, 制约着社会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3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快法制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公共体育法律法规是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 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首先应当加快制定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行政法规,理 清体育行政部门、体育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法律 关系,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方主体做出相应的规定,明确各类公共 服务主体的职能定位与法律地位,推进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法律法规建设, 保证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法可依。其次,国家应当加强政策与资金保 障,建立推行标准和指标体系,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对全民健身事业特别是全 民健身服务业,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促进全民健身 服务体系建设。最后,健全社会化全民健身服务的管理体制。要降低体育社会 组织的准入门槛,形成民政、全民健身部门、税务部门合作的监督、评估、购 买全民健身服务的管理体制。通过群众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构建群众体育健身组织网络,形成管办分离、内 外联动、各司其职的全民健身新机制。 3.2 加快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充分发掘现有资源 群众体育的发展以场地设施为基础,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当通过加大政府财政预 算、全民健身工程专项经费、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投入,开辟更多筹资渠道,提 高人均健身活动的公共预算标准,为群众创造更加优异的健身环境和条件,保 证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开展并向更高标准发展。充分挖掘现有体育场馆资源,提 高教育系统体育设施利用率,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本校师生日常体育活动需求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