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4 马赫巡航导弹为何停产?外媒直言吓人中国居然还有更厉害的巡航导弹
4 马赫巡航导弹为何停产?外媒直言吓人中国居然还有更厉害的巡航导弹珠海航展结束后,外媒对我国长剑-100巡航导弹那是惊得不行。这导弹的数据实在太吓人了,巡航速度全程稳定在4马赫以上,射程超过4000千米,导弹长度大概9米,直径在0.7-1米,弹头载荷500千克。这种性能,就像是专门为了应对超强敌人准备的。
可外媒又震惊地发现,2020年这厉害的长剑-100居然停产了。为啥呢?据说是有更先进的导弹开始装备了,长剑-100虽然还在服役,但数量不会再增加,取代它的新导弹正在快速装备解放军。
先说说这长剑-100的制导模式,它用的是复合制导,有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景象匹配制导、北斗卫星定位导航这些。这么多制导方式加一块儿,要是不把它打下来,基本没法干扰它。它的发射方式也多样,10×10车载发射或者舰载发射都没问题,还有外媒说轰-6K轰炸机也能发射这种超音速巡航导弹。
这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在最远射程状态下也就1小时左右,而同类常规巡航导弹得花3小时呢,这打击效率相当高。它全程在30千米高度飞行,在这个高度上目标看起来很小,拦截起来可太难了。而且弹头有500千克,从30千米高空俯冲下来,打陆基设施、地下掩体、大型海军舰艇这些目标,效果那是杠杠的。
美媒报道说,驻扎在山东的第656旅装备了长剑-100。以这个旅为圆心,按最小2000公里射程算,韩国、日本和菲律宾北部都在作战范围内;要是按4000公里最大射程,那关岛基地到菲律宾的整个西太地区都受到这导弹的威胁。
外媒还说,日韩和地区有美制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韩国还有萨德末端导弹拦截系统,可拦截这种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长剑-100难度还是非常大。美军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三泽空军基地,还有关岛的军事目标、安德森空军基地等都在打击范围内,这让美军得重新评估这些区域面临的威胁。
再说说这巡航导弹的类型,全世界装备巡航导弹的国家不少,能自研的也有十来个,可之前基本都是亚音速巡航导弹,像战斧巡航导弹射程1600千米以上,但速度是亚音速。可长剑-100是全球唯一的全程超音速巡航导弹,这太独特了。
外媒猜这导弹用的是亚燃冲压发动机,可查了用这种发动机的其他导弹,射程都小于600公里,那长剑-100咋能达到4000公里呢?这就值得研究了。
从巡航导弹技术来看,不同类型的巡航导弹有不同的发动机。亚音速巡航导弹一般用小型涡喷或者涡扇发动机;超音速巡航导弹用亚燃冲压发动机、空气涡轮火箭或者爆震发动机等;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空气涡轮火箭或者爆震发动机等。
主流的巡航导弹大多用小型涡喷或者涡扇发动机,这种导弹弹体腹部有个向下延伸的开口,那是进气口。亚音速飞行要求不高,有个这样的开口就行,速度一般0.8-0.9马赫,比较省油,速度低阻力小,导弹体积不大但航程长。
长剑-100速度达到4马赫,涡扇和涡喷发动机在这速度下都不好使,亚燃冲压发动机、空气涡轮火箭或者爆震发动机才有可能胜任。
先说说亚燃冲压发动机,它利用激波压缩进气然后在燃烧室点燃工作,结构就像一根前后相通的管子。超音速气流经过进气道会形成激波,通过激波的气流成为压缩气流的屏障,在燃烧室内点燃混入燃料的气流,膨胀后从喷口排出形成推力。这发动机结构简单,没运动部件,就是不能自启动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得靠火箭或者其他动力把导弹推到超音速才能点燃,不过导弹有助推器,这问题也不算大。
空气涡轮火箭是用小型火箭燃烧室的燃气推动高温涡轮带动吸气的低温涡轮,压缩气流,用少量燃料获得大进气比和压缩比,然后在气流中混入燃料在外燃室再次点燃,和小型火箭燃烧室排出的气体一起形成推力。
这种发动机能零速度启动,速度范围从0马赫到6马赫,在高超音速条件下也能工作,不过在4马赫以上效率会下降甚至产生阻力,这时候可能会切换成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式或者直接用火箭推进。
爆震发动机是利用空气和燃料混合到爆炸比时点燃,爆炸波通过尾喷管扩散形成脉冲推力,脉冲速度够高就能形成连续推力。有脉冲多管爆震和旋转爆震两种,旋转爆震更优秀,空燃比可以很低,燃烧效率高,但要实现高推重比很难。
从原理上看这三种发动机都有可能用在长剑-100上,但从结构看,冲压发动机最简单,我国在鹰击-12上已经实现了亚燃冲压发动机技术,而且从社交媒体上长剑-100导弹的CG图片看,也更倾向于是亚燃冲压发动机。
从长剑-100导弹的两个特征能看出这一点。它的助推器长达3.7米,这说明助推器固体燃料装载量很大,因为得把这十几米长的导弹加速到能点燃亚燃冲压发动机的超音速,估计得2马赫以上。还有,导弹的四条弹翼中间有四条带小翼的进气肋,现在前部是封闭的,加速到2马赫后头部修形的堵头会脱落,露出进气口,这和鹰击12的进气模式一样,这是技术延续。
这里还有个关键,长剑-100的速度是4马赫以上,按解放军的习惯,实际数据可能更高,可能是4.5马赫甚至4.8马赫。熟悉亚燃冲压发动机的人知道,在这个速度区间有个速度陷阱。
一般来说,冲压发动机速度增加,压缩效率提高,推力和效率都会增加,但到了4马赫以上,随着速度再增加,激波后移,燃烧室后移,激波压缩效率下降,推力下降,还可能形成震荡,速度下降后又会因为压缩效率增加,推力提高再次增速,速度就会在这个范围徘徊。
长剑-100能稳定工作在4马赫以上,这说明我国可能已经实现了从亚燃冲压发动机进入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模态稳定燃烧,这技术太厉害了,离进入超燃冲压发动机领域就差一步了,也有可能已经实现了亚燃向超燃冲压发动机过渡的技术。
再说说长剑-100的发展历程,这导弹早在2019年70周年阅兵式上就露面了,当时就引起全球媒体猜测,不过那时候没公开详细数据。其实从现在看,这导弹公开的时候就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了。
长剑-100主要打大型水面目标像航母、驱逐舰这些,还有地面固定目标,同期发展的DF-17和DF-21D、DF-26也是打击这类目标,它们形成了竞争关系。虽然长剑-100的指标在全球领先,但在解放军武器库里已经排到老二甚至老三的位置了,DF-17打击效果更好,速度更快,长剑-100要1小时才能到的目标,DF-17只要15-20分钟,而且还没法拦截,末端速度超过15马赫,解放军肯定会优先选择DF-17。
资料显示,在DF-17等滑翔高超音速武器开始装备后,长剑-100在2020年代初期就逐步停产了,这让外媒惊掉下巴,中国停产的导弹其他国家还摸不着门呢。不过停产不代表退役,长剑-100还在解放军值班武器序列里,只是用一枚少一枚了。
解放军对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也很感兴趣。前面提到我国很可能实现了亚燃和超燃冲压发动机转换技术,这技术比单独实现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难多了。现在一般的超燃体系是用火箭把导弹推进到5马赫以上然后启动超燃持续工作,可这样助推火箭太大了,占导弹一半还多,成本高,改空射版也困难。
要是有亚燃向超燃转换技术,空射版本用个小助推器在1-2马赫时启动亚燃冲压发动机,加速到4-5马赫完成超燃模式转换,然后在5马赫以上持续工作直到燃料耗尽或者击中目标。这样才有机会把导弹改成一般战斗机都能携带的空射版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不然就只有像B-52或者H-6K这样的大型轰炸机才能携带。
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的优势是体积小,战斗机能携带,DF-17陆基发射方便,但空射版体积大,只能大型轰炸机发射。所以就有个问题,长剑-100停产是给DF-17这类滑翔高超音速武器让路呢,还是为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让路呢?这得好好琢磨琢磨。
这一系列情况让国际军事界都在关注。一方面,长剑-100的出现和它的数据已经让很多国家重新审视自身的防空能力,特别是那些在导弹射程范围内有军事部署的国家。比如美国在西太的军事基地,之前可能没把巡航导弹威胁想得这么大,现在得重新规划防御策略。
这就涉及到军事资源的重新分配,是增加防空导弹数量,还是研发新的拦截技术呢?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对于周边国家来说,这种战略平衡被打破,他们在军事战略上也得调整,和大国之间的军事关系也会有微妙变化。
另一方面,我国在导弹技术上的突破,尤其是可能涉及到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进展,这在全球军事竞争中有很大影响。其他国家看到中国的进步,要么加快自己的研发脚步,要么寻求合作,这对国际军事技术合作和竞争格局都有改变。
要是其他国家加快研发,全球军事开支可能会增加,资源更多地向军事领域倾斜,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都会有连锁反应。要是寻求合作,那国际军事合作的规则和模式也得重新制定。
在国内,这些先进武器的发展是的重要保障。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我们有了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会增加。同时,这也激励着国内科研人员继续前进,向着更高的军事技术高峰攀登,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这其中的关系复杂又紧密,每一步发展都影响深远。
从更广泛的视角看,军事技术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和平,但这种发展也会引起一些不安。如何在展示自身实力保障的同时,减少国际社会的误解和不安,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发展军事力量是为了防御,不是为了挑衅,但有些国家可能会误解,这就需要通过外交等多种途径来沟通解释,让国际社会理解我们的意图,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对于长剑-100的继任者,不管是滑翔高超音速武器还是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它们都代表着我事技术的新方向。在未来的国际军事竞争中,这些先进武器将继续为我国的和战略利益服务,同时也会推动全球军事技术朝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我们期待这些新武器在维护和平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国际社会也应该理性看待这种军事技术发展,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在技术研发方面,长剑-100相关技术的突破为后续导弹研发提供了宝贵经验。比如发动机技术,无论是亚燃冲压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还是向超燃冲压发动机过渡的技术,都可以应用到其他项目中。
还有制导系统,复合制导模式的优化可以提高导弹命中精度,这些技术的拓展应用对我国整个军事工业都有好处。而且这些技术如果能够合理转化,也可以应用到民用领域,比如某些高精度导航技术在航空、航海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民用科技的进步。
在人才培养上,长剑-100的研发过程锻炼了一大批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是我事科技发展的宝贵财富,他们可以把经验传授给新一代科研人员,形成良好的人才传承。而且这种高端项目的研发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投身军事科技领域,为这个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有了人才保障,我事科技的持续发展就有了坚实基础。
从国际军事交流角度看,长剑-100的出现让我国在国际军事论坛等场合有了更多话题。我们可以和其他国家分享一些非核心技术的研发经验,促进国际军事技术交流。这种交流有利于打破军事技术封锁,让全球军事技术共同进步。同时,也能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我事发展的和平意图,减少不必要的猜疑和对抗。
在军事战略层面,长剑-100以及其可能的继任者改变了我国的战略威慑方式。我们的战略打击范围更广、打击精度更高、打击速度更快,这让潜在对手在对我国采取军事行动时要更加谨慎。
这种战略威慑的改变不是为了主动攻击,而是为了让对方不敢轻易挑衅,维护我国周边的和平稳定。周边国家在看到我事战略调整后,也会重新评估和我国的军事关系,寻求更稳定的区域安全合作模式。
在未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先进军事技术的出现,而长剑-100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要在军事发展的道路上继续稳扎稳打,利用好这些技术进步带来的优势,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反应,让军事发展和国际和平稳定相互促进。无论是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还是国际合作与战略调整上,都要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为我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