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半岛bandao体育FITURE融资三亿美元成都这家居家智能健身企业前途如何?
半岛bandao体育FITURE融资三亿美元成都这家居家智能健身企业前途如何?这家成立于2019年7月份的公司,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凭借黄金赛道 “ 居家智能健身 ” 以及产品 “ FITURE魔镜 ” 已经获得了四次融资,可以说颇受资本青睐。
尤其是今年4月份的B轮融资,3亿美金,这可是国内健身行业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这在业内引起了轰动,人们惊讶于这家大本营在成都的公司究竟有何魅力,可以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一成为健身领域的最年轻的独角兽?其产品FITURE健身镜究竟有何不同?最重要的是,居家智能健身在中国真的有市场吗?
FITURE联合创始人兼CEO唐天广和成都有着不解之缘,他是原 “ 货车帮 ” 创始团队的CEO,2010年和搭档一起创办了货车帮,最初的办公地点就在天府软件园创业场。35岁的唐天广从货车帮离职后,又瞄准了居家智能健身这条赛道,于是在成都天府软件园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FITURE联合创始人兼现任总裁张远声毕业于沃顿商学院,曾服务于世界金融机构美银美林,任董事总经理,操盘过多家矿业集团企业的海外IPO。此后又先后担任货车帮执行总裁兼CFO,满帮集团首席投融资官。在一场大病之后开始重新思考生命,并下定决心,如果如果再创业,一定做一件与健康生活有关的事业。随后,张远声与他在货车帮的老同事唐天广一起创办了成都拟和未来公司,这才有了FITURE智能健身镜。
FITURE的明星高管们大部分是海归,并且都在大品牌公司担任过管理层,包括大疆、苹果、特斯拉、微软等,在产品设计、内容生产、品牌市场、供应链、线下零售乃至用户运营领域,高管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看法。工程师出身的FITURECEO唐天广坦言, “ 像我们这样的理工男,梦想当然是能像苹果公司一样创造出新品类,把硬件和软件打通,做最酷最炫的产品和服务 ” 。
FITUR刚成立时,面对的是一片国内智能健身领域的蓝海,凭借堪称豪华的创业阵容以及其选择的赛道:居家智能健身,这家新晋“独角兽”从片板下海到成长为巨轮只用了两年时间。
如果说《白雪公主》里的魔镜负责告诉你,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那FITURE SLIM魔镜则负责告诉你,谁是世界上最会健身的人。
UP君注意到,FITURE的扩张速度还是蛮快的。在三个月前,还只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设有专门的体验店,可三个月之后,根据官网信息显示,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长沙、石家庄共七个城市开设了体验店。
就官网信息来看,成都目前只有一家体验店,就在红牌楼附近,于是UP君去实地体验了一下。店面并不大,是和一家叫活力美健身器材的店铺合作,在店里摆放着两台尊享版FITURE魔镜供顾客体验。
在这里UP君想多说一句,FITURE在北京国贸和上海环贸都有专门的供顾客体验的旗舰店,相比之下,成都的这家体验店规模确实小了点儿,UP君去的时候是下午一点左右,并不是高峰期,所以可以正常体验健身镜,但如果是人流量大的时间段,两台健身镜恐怕应付不过来。
据店员介绍,FITURE目前有两款健身镜,分别为尊享款和旗舰款,其中旗舰款是刚上市没多久的,店内目前只有两台尊享款供体验。
从外形来看,FITURE健身镜除了厚度要厚一些之外,与平常的穿衣镜没有太大的差别,可以清晰地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至于摆放方式,可以斜靠在墙上,也可以悬挂固定到墙上,都比较节省空间。
健身镜需要与手机上的FITURE APP配合使用,在手机上选好课程内容后,在健身镜上进行播放,然后就可以跟着课程进行锻炼了。UP君体验了一节AI课程,发现在跟着课程锻炼的过程中,健身镜会实时纠正UP君的动作并且给出分数,经过店员介绍以后才知道在健身镜靠近下方的位置有一个摄像头,可以及时捕捉人的动作。而这个摄像头做得非常隐蔽,不仔细看压根看不出来,保证了健身镜的美观。
当问到价格时候,店员介绍说尊享款目前是7800,加赠一年的会员。是的,使用健身镜是需要开会员的,每月的价格是99元,FITURE APP内的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会员才能享受的。当被问到不开会员可不可以的时候,店员称:“ 不开会员的话,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课程是免费的。”
这也是FITURE魔镜最初推出的时候面临的最大争议:一面价格不菲、非刚需而且需要持续付费的镜子,消费者的接受度到底有多高?
FITURE公司CTO付强曾经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称,他们接到过用户关于定价高的反馈,后续也有可能会推出青春版。今年6月份,FITURE最新上市的旗舰版健身镜出现在薇娅直播间,相较于尊享版,旗舰版的价格就亲民了很多,3999元,当日的销售数据是全渠道销量超3000台,从数据来看,消费者对这个价格的接受度还不错。
唐天广和张远声选择智能健身这条赛道,也不全是因为情怀。健身是门大生意,没有人会否认这个说法。
《2020 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统计,截至 2020 年 12 月,中国整个健身行业的会员约0为 7029 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在 14亿的总人口基数下,健身人口渗透率为 5.02%。相比较之下,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健身人口渗透率也超过5%,欧美国家健身人口渗透率更是高达 20%,这样一比较就会发现,其实中国的健身市场并不成熟。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即便健身用户渗透率不高,但整体锻炼人数却是美国的4倍之多,另外,当代年轻人为了健身花的钱,可能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尤其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普遍 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健身能不能坚持下去以后再说,但装备一定要先配齐。有数据表明,在中国的平均消费和平均收入水平与欧美还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消费能力是美国的 1.3 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场,市场规模超过 3000 亿元。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谈到投资 FITURE 逻辑时表示,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越来越高,中国健身行业在过去几年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数千亿规模的市场。去年的疫情激活和催化了线上健身及家庭科技健身场景,随着技术提高,他看到智能家庭健身对健身体验的颠覆性改变,随着人均 GDP 收入上升,人会追求更健康美好的生活状态,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既然有市场,那想在健身这个赛道分一杯羹的企业自然不止FITURE一家,尤其是近年来,智能健身这个赛道肉眼可见的火热了起来。
国内除了FITURE,keep也是比较受健身群体欢迎的软件,keep也同样加大了在硬件方面的布局。国外的同类企业也是动作频频,作为在全球智能健身领域都比较领先的玩家,Peloton在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和数字语音助手等领域都有布局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还有美国的健身镜品牌 The Mirror,去年以5亿美元的高价被收购。
提到The Mirror,就不得不多说几句了,因为它的主打产品也是健身镜,所以很多观察者都认为FITURE的模式和其有相同之处,都可以被归类到硬件赛道组里,至少从外观来看是这样。
但实际上,FITURE的商业模式是软硬件共同收费。“FITURE是一家内容公司”,FITURE的CEO唐天广曾公开表示。和Mirror 以及和市面上的其他健身镜产品不同,FITURE并不是全身镜和显示器的简单拼合, “ 魔镜 ” 会通过体测收集到的数据来为用户定制一套健身课程,然后基于FITURE 自研的 Motion Engine 底层算法以及AI 摄像头的相互配合,将每一个动作和 AI 辅助绑定在一起,为用户提供 “ 手把手 ” 指导,相当于用户在家请了个一对一的健身教练。
既然是软硬件共同收费,那健身课程的内容就必须过硬。在教练的选择上,FITURE 以经纪人模式打造 “ 健身教练天团 ” ,与中国顶尖教练签约。据了解,FITURE的教练团队累计授课时长超20万小时,平均教学经验10年以上。甚至网传FITURE还出资200万美金签约帕梅拉,使其成为中国健身IP签约最贵合约。
2019 年 9 月,Peloton 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家庭健身第一股,在过去一年中股价涨幅超 400%,市值高达 330 亿美元 ,FITURE作为科技健身的先发者,也渴望向千亿美元级的大公司发起冲击。
其实市面上有很多企业都在做类似的产品,但FITURE是最先交付产品的,这具有先发优势。大多数的客户家里都是装一至两面镜子,FITURE先占领这个空间后,留给第二名的空间就很小了。因此,迅速占领市场,对于Fiture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张远声短期内拿多笔大额融资的原因。“ 最新的融资,一部分会用于加大营销力度,主要用于抖音、小红书、快手等平台投放。我希望这款产品在两三年后,能达到百万级出货量。” 张远声说。
目前FITURE还处于获客阶段,但可以预见的是,FITURE最后挣的是内容付费的钱。客户买了镜子之后,每个月还要交会员费,一旦健身习惯被培养起来,续费比例会大大增加。
但FITURE的获客阶段需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作为一个新物种,用户增长是Fiture眼下最大的压力。目前人们对这款产品评价褒贬不一,好评居多,但也有用户称其 “ 智商税 ” 、 “ AI识别功能鸡肋 ” 。
除此之外,相比于中国,美国的健身市场是非常成熟的,美国的消费者对于付费内容和高价格的动感单车是有付费意愿和心理认同的。而类似于Peloton等产品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用户较长的人均休闲娱乐时间。美国人均休闲时间长达五个小时,而北京的人均休闲时间只有2.27小时。此外,很多“北漂”“沪漂”还处于 “ 蜗居 ” 的生活状态,这种占地面积较大的健身产品并不适合上述人群。
国内健身行业整体处于初期阶段,可以说是 “ 大而不强 ” ,如果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那就很难实现盈利,所以目前国内的智能健身企业需要摸索的还有很多。
拥抱科技力量,见证成都向上! 重点关注成都高科技、新经济产业及公司,定期发布深度文章,最新政策及趋势